第二章-物理层

XCurry Lv3

任务:实现相邻节点之间的比特(0或1)的传输

通信基础

  • 信源:信号的来源
  • 信宿:信号的“归宿”
  • 数据:信息的实体
  • 信道:信号的通道
  • 信号:
    • 数字信号:离散的
    • 模拟信号:连续的
  • 码元:对应一种信号 1码元=bit
  • 码元宽度:信号周期
  • 波特率:每秒钟传输的码元数码元/秒

信道的极限容量

奈奎斯特定理:对于一个理想低通信道(没有噪声、带宽有限的信道) 极限波特率=2W(波特即码元/秒)即**极限波特率=**【W为带宽】

  • 如果波特率太高,会导致“码间串扰”,即接收方无法识别码元
  • 带宽越大,信道传输码元的能力越强
  • 并未对一个码元最多可以携带多少比特做出解释

香农定理:对于一个有噪声、带宽有限的信道,极限比特率=W (b/s)
信噪比=S/N==10(db分贝)

  • 提升信道带宽、加强信号功率、降低噪声功率,都可以提高信道的极限比特率
  • 在带宽、信噪比确定的信道上,一个码元可以携带的比特数是有上限的

编码与调制

数据编码转换为数字信号(编码)

  • 不归零编码(NRZ):低0高1,中不变(没有自同步能力,不浪费带宽,抗干扰能力弱)
  • 归零编码(RZ):低0高1,中归0(有自同步能力,浪费带宽,抗干扰能力弱)
  • 反向非归零编码(NRZI):跳0不跳1看起点,中不变(若增加冗余位,可支持自同步,会浪费一点带宽,抗干扰能力弱)
  • 曼彻斯特编码:跳0反跳1看中间,中必变(有自同步能力,浪费带宽,抗干扰能力强) 以太网常用曼彻斯特编码
  •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:跳0不跳1看起点,中必变 (有自同步能力,浪费带宽,抗干扰能力强)

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(调制)

  • 调幅(AM或ASK):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表示数字0或1
  • 调频(FM或FSK):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和0
  • 调相(PM或PSK):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表示数字1和0
  • 正交幅度调制(QAM):在频率相同的前提下,将AM与PM结合起来,形成叠加信号。设波特率为B,采用m个相位,每个相位有n种振幅则数据传输速率R为

传输介质

  • 10Base5——10Mbps,同轴电缆,最远传输距离500m
  • 10BaseF*——10Mbps,光纤。*可以是其他信息
  • 10BaseT*——10Mbps,双绞线。*可以是其他信息

无线传输介质

  • 无线电波:穿透能力强、传输距离长、信号指向性弱(手机信号、WiFi)
  • 微波通信:频率带宽高、信号指向性强、保密性差(卫星通信)
  • 红外通信、激光通信等(信号指向性强)

物理层接口特性

  • 机械特性: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、引脚数目和排列、固定和锁定装置等
  • 电气特性: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、传输速率、距离限制等
  • 功能特性: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点平的电压的意义
  • 过程特性: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时间的出现顺序

物理层设备

中继器:中继器只有两个端口。通过一个端口接收信号,将失真信号整形再生,并转发至另一个端口,仅支持半双工通信,两个端口对应两个“网段”
集线器:本质上是多端口中继器。集线器将其中一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整形再生后,转发到其他端口,各端口连接的结点不可同时发送数据,会导致“冲突”,集线器的N个端口对应N个“网段”,各网段属于同一个“冲突域”

  • 集线器、中继器不能无线串联
  • 集线器连接的网络,物理上是星型拓扑,逻辑上是总线型拓扑
  • 集线器链接的各网段“共享带宽”
  • 标题: 第二章-物理层
  • 作者: XCurry
  • 创建于 : 2024-08-11 19:52:10
  • 更新于 : 2024-08-20 14:36:31
  • 链接: https://github.com/XYXMichael/2024/08/11/计算机网络/第二章-物理层/
  •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
评论